close

(如果山上下來一陣羊群,牧童必定叫小豆子)

前陣子去了趟小天使(小蓮/海蒂)的設定背景:阿爾卑斯山,現在分享一些相片。

我們的行程是先過境玩了Grenoble(有坐到攬車!!),然後在Gap停留,住朋友的朋友的家幾天,再與他們開車上了「珠寶盒村」(Les Ecrins)一日。

在Gap的時日,留宿的主人E帶我們參觀當地的博物館,有一展區是講述阿爾卑斯山的生活、教育與建築情形。主人E也是來自山上的部落,該部落只有一條街,數十戶人家,多以畜牧為生,取得食鹽尚必需往山上爬,直到山崚線,再用乳製品與義大利人交換得來。主人E的父親擔綱全村孩童的教育工作,這些小孩全無上下課觀念,主人到城鎮上高中時,還常常自顧自地出入教室,老師不堪其擾;有趣的是,此人目前是一位高中校長。

主人的母親也來自同一部落,因成績優異接受獎助,小時候就要下山求學,但咎於身上的味道,慘遭城鎮裏的小孩排擠。

這個部落冬日全境雪白,無人可進出,全家為了取暖,晚上都必需與牛、羊、雞同室一起睡,以善用其動物體熱,等待雪化路開之後,孩子們上學,自然已經被獸味燻到毛細孔去了,下面相片講的就是當時的寢室環境。


主人要我們猜下面這張展品是什麼東西,我想山裏的牧人為何需要如此雕工的傢俱,必是貯放衣裳或珍物。


公佈的答案是放穀子的盒子,蓋冬日時,家裏的女人忙著縫補衣物,男牧人無所事事,就玩玩刀子,把家裏的任何家俱都雕出一些花紋來,從箱子到家門,原來這是村民的藝術作品;我突然想起小蓮的爺爺話不多,但有事沒事都會拿把刀子在雕東西,原來日本人的考據是那麼講究。

這附近的村落最特別的,還是以落葉松木蓋出的高層建築,展館裏有一個模型,如下圖。


阿爾卑斯山法境內,有一個名為St. Veran的村子,在無電的時代裏,她是全歐海拔最高的村子,目前建築被聯合國列入保護名單,觀光客絡繹不絕,主人E說:「釘個釘子都要寫信取得三個不同層級單位的同意。」


Gap離主人的部落太遠,我們無法去身臨其境感受該類建築之特別,但我們仍去參觀「珠寶盒村」,看看這類建築的外觀,他們說:這裏的建築都大同小異,就是所謂阿爾卑斯山的典型建築。

我們先開著「拿破崙道」(就是當年拿破崙的軍隊翻過阿爾卑斯山,打敗奧帝的路線),再不斷彎入叉路,路上還與當地特產土撥鼠相遇,以及近百頭牛迎著我們走來。




由女牧牛人所引領,牛隻從山路的小道冒出,我們原以為不過十來頭,就興奮地下車拍照,開車門時Jenny還撞到一頭牛的肚子,牛一面緩緩往旁邊走開,如牛眼般大的牛眼還「青」向Jenny,我們還是毫不害怕,怎知下了車後,才發現牛隻絡繹不絕,龐大身軀魚貫走來,我們深陷牛陣當中,還好牧牛犬東奔西跑,維持秩序得當,並沒有牛爆發牛脾氣。

目的地的「珠寶盒村」有幾戶人家,人口約二十來人,因為是登山出入口,部份以觀光為生。百餘年前,這裏有數百人,趕羊上山一去就是八個小時,所以山上也設有些小屋。


下圖是村裏的一景,這裏的建築用到石材的比例明顯較St. Veran的高,閣樓就是小蓮住的地方,記得她是睡在牧草堆的床上面。


一家戶口頂多十來人,而房子必需蓋到如此龐大的原因有二,一是他們沒有所謂獨立的羊圈、牛舍,人與所有家畜必需共處於一個屋頂之下;二是為了在閣樓放穀物與燒材、動物糧草,秋收穀物未全熟就會入庫,待漫漫冬日中漸漸成熟,和土撥鼠一樣,一貯存就是一個冬季的量,只是土撥鼠找地洞冬眠,人則還要忙著雕刻,並且與跟牛羊一起睡(現在應該沒有了吧?);冬日會有二公尺深的雪,出入門必需挖出壕溝。

以這一篇網誌告別夏天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ranca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